中心与应用的区别 – 讨论导办中心与导办应用有感
同为导办,为何区分中心和应用,两者的边界?
试图推演整个问题,套用生活中的场景:
去医院看病,中心类似医生,通过望闻问切确认病人下一步的行动;
该抽血的抽血,该B超的B超,该照片的照片,确诊的去拿药 。医生给出的是信息。
1 | 这种对病人明确指出的下一步行动视为出口(输出) |
1 | 中心: |
应用类是医生给出的行动的表达:
可以是将信息转换成医生的处方;
可以是处方录取医院系统后,向病人手机上发送的一条病历单号;
可以是病人是老外的情况下对信息的翻译处理;
可以是病人是路痴的情况下,给病人带路的一次服务;
1 | 应用: |
轻量级与中心化
轻量级:
按照科室安排专科医生,眼科,骨科,内科等。
病人先进对科室再看病,医生一通分析后可能给出一个特殊的解决方案,这个病需要出门右转去找内科看看!(跨系统了)
病人来医院的目的不是来看医生啊,是来看病啊,我关心你医生在哪个科室嘛?
我只关心我吃什么药,怎么变好人啊!
1 | 切换办事场景:一通询问后被告知我们这办不了,你需要进另外一个系统重新询问一轮,看看如何办理,还难保我说的那个系统是对的,真能办啊! |
中心化:
为了解决上面的情况发生,全科医生粉墨登场,只要你到我这来看病,甭管凉寒感冒,头痛脑热,胸闷心悸,我都能给你分析出来问题所在。
一次问全了,不用你找另外的医生再去说一遍。
1 | 该做的检查还是原样做,这里只是说不用再出门右转去看其他医生。 |
但问题又来了,全科医生得学多少知识,读多少年书啊?没过3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能胜任么?我开个医院去哪找这样的人才啊?
区块化:
轻量级的模式下,专科医生虽然无法诊断具体的病情,但也收集到了病人不少的信息啊!
将病人转交给出门右转的另一个专科医生的同时,把刚才已经了解到的信息也一并转交过去,
是不是可以减少部分重复的沟通?
1 | 单独考虑时效性,发烧温度需要重新问,不然看前一个医生还37.5度,经过这出门再进门的折腾可能都39度了,处理方式肯定不同了。 |
考虑这种情况,区块化就是加强了多个轻量级之间的沟通、协同;
每个医生之间实现了正确传递信息,那么多个专科医生就组合成了全科医生。